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往往愿意選擇尋求房地產中介幫忙提供居間服務以及辦理產權交易手續(xù),但有些不良中介卻利用群眾的信任,采取發(fā)布虛假房源信息、侵占挪用房地產交易資金、泄露出售委托人的個人信息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給買賣雙方當事人帶來了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損失。因此,選擇和鑒別合法的中介機構顯得尤為重要。
提醒:意向(誠意、訂)金本來是可退的,它應該由中介公司保存;而定金是付給房屋出賣人的。應該交給出售人。問題在和中介公司簽訂《房地產買賣意向(誠意、訂)金協(xié)議書》后,一定要看清你付給中介公司的意向(誠意、訂)金下一步的去向,到什么階段會轉為定金。對中介公司的合同條款你是否接受,如不接受,有何修改,均可與中介公司作重新約定。
陷阱之三:“看房確認書”
客戶看房,若中介堅持要簽消費者簽下“看房確認書”,有可能被中介用作訴訟證據。案例:張女士陪老母買房,相中了某小區(qū),條件是光線好,噪音小的房。當天在某中介看兩套房均不滿意。中介說朋友處有套符合條件的房要賣,80余平,要64萬,張女士覺得價格太高,未果。幾天之后,中介給其老母打電話,聲稱可以少一點,讓交錢訂下,否則就沒有了。老人說還沒有看房呀,中介說交了錢對方才給鑰匙,才能看房。于是老人交了2萬元所謂定金,寫下了定金收條。次日老人和張女士看房后大失所望。開始中介說房主把錢拿走了要商量,之后以“看房確認書”且有老人的簽名為由拒絕退還的定金。
提醒:中介帶客戶看房不收看房費,這是我市物價局的規(guī)定,從2009年就開始執(zhí)行。但有的中介利用人們的不防備,以為業(yè)務人員計算工作量為由,要客戶在“看房確認書”上簽字,為以后的矛盾,埋下伏筆。以后一旦發(fā)生糾紛,就會以你已看房確認,付有定金構成所謂的證據鏈。顯然,中介是故意偷換概念,把看房確認和定房確認混為一談,為自己不退“定金”尋找理由。
如何防范中介陷阱?
1、了解政策和服務陷阱。購房前,消費者應先了解國家最新的房產調控政策和行業(yè)消費陷阱,包括稅費、信貸、購房條件,主動了解房產交易形勢,避免被不良中介忽悠和誤導。尤其是對產權等對個人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建議親自到相關部門予以確認。
2、買房下定金需謹慎。定金是支付給賣方的,并非中介公司,即使中介公司代收,也必須要求中介出示賣方委托收定的委托書,千萬不要把定金等前期費用轉進經紀人的私人賬戶。同時,約定退定條款,對“誠意金”等名目的預收款,建議約定“誠意金交易失敗可退”的條款以保障自身權益。
3、簽訂規(guī)范合同。所有細節(jié)及特殊約定必須書面寫進合同,并明確買賣和中介三方權利和義務。
4、交易必須恪守誠信守法的原則。中介和買賣雙方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進行房屋交易,消費者不要為了促成交易,輕信中介提出的“變通”做法,默許違法偽造資料或為其行為提供便利條件。最終不僅房產交易不成,還得為“變通”違法違規(guī)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損失。
5、購買商品房,要查看五證兩書: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建設工設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兩書: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對上述證書不全的項目,應拒絕購買,否則,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6、購買商品房,有的開發(fā)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采取發(fā)放VIP卡、內部認購、交納誠意金等形式變相預售商品房,同樣不受法律保護。
簽訂中介委托合同的注意事項
1、要求查驗賣房人的房屋產權證。對一時拿不出房屋產權證書(如原產權人按揭購房還未還清銀行貸款),得問清中介機構如何還貸領證,自己是否接受,并在簽訂中介委托合同中明確時限和違約責任。
2、合同條款要仔細閱讀。在簽訂房屋購買意向書、房屋買賣定金協(xié)議等房地產中介委托(服務)合同,特別是涉及到三方條款的問題時,由于各房地產中介機構使用的中介委托(服務)合同不盡相同,一些不平等條款,購房者應特別注意。
3、要主張自己的權利。不平等條款主要出現(xiàn)在房地產合同的補充協(xié)議和附加協(xié)議里,購房時需對這些補充協(xié)議加倍小心;自己的主張須通過合同的補充協(xié)議和附加協(xié)議里加以明確。不要相信中介人員的所有口頭承諾,必須將口頭的東西變成文字條款。
4、合同條款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應多請教專業(yè)人士或法律人士。很多老人不懂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簽約付款容易上當受騙。
5、保存好購房的各種書面材料,若是復印件則要求對方加蓋機構印章。
查看更多資訊>>延伸閱讀
歡迎投稿: 如果您對房地產行業(yè)有自己的見解,或您在買房、看房過程中有什么心得體會,又或您在貸款、收房、裝修中有什么經驗想和廣大網友分享,歡迎您給我們投稿。稿件一經采用我們會有精美小禮物相贈,以表謝意。來稿請發(fā)至郵箱:pdshouse@163.com 另請在稿件中注明您的姓名和聯(lián)系電話,以方便我們和您取得聯(lián)系。